地方站:
您的当前位置: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>> 申论资料 >> 热点时评

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童工现象乃当今社会之耻 不只是道德问题

发布:2016-11-23 00:00:00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 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童工现象乃当今社会之耻 不只是道德问题。要想申论成绩好,关注热点不可少。公务员考试中,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,积累对于申论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北京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,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。
  仔细研读下文>>>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:童工现象乃当今社会之耻 不只是道德问题
  童工现象乃当今社会之耻 不只是道德问题
  21日,有媒体发布了一段名为《实拍常熟童工产业:被榨尽的青春》的视频,曝光了常熟服装城附近一些小作坊存在雇佣童工现象。当日下午,常熟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,要求公安、人社、市场监督等部门会同属地政府连夜开展拉网式突击排查行动。据悉,昨天下午,该市已把排查发现的8名疑似童工暂时送至当地中专进行安置,并进行一些授课。待事件处理完毕,薪水被讨回后,当地政府将送他们回家乡。目前,涉事单位均已经进入人社部门立案调查阶段。
  关注“常熟童工事件”千万别虚焦
  被曝光的童工,都是十来岁。这个年龄该是求知,而不是求职,他们的归宿应该是课堂,而不是工厂。然而,从视频内容看,他们过早地沦为工人,被中间人欺骗,被小作坊主盘剥,而恶劣的工作条件、恶狠狠的管理制度,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全无保障,以至于有网友感叹这是《包身工》的现代版。也许这一比较有点夸张,但他们确实被过早催熟、生命被物化。
  当地监管部门迅速出手,值得点赞。据权威数据显示,自2012年以来,常熟市共查处使用童工案件107起,涉及使用童工211名,对相关单位共处罚款300多万元。从中固然看出监管部门并未容忍童工现象存在,也可反衬出当地童工较为常见,绝非孤例。
  使用童工于法不容,无论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还是《劳动法》、《教育法》都有明确规定。故此,依法打击这一现象,当无疑问。但是,如果止于打击,而不挖掘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,不清理童工成长的灰色土壤,就无法令人心安。
  小小年纪,稚气未脱,该接受义务教育,却走上务工之路,不管是被骗的还是主动的,都在禁止之列。问题是,他们一旦被送回老家,就会回到课堂吗?那些被剥削的童工又是如何看待被遣送呢?
  此前曾有媒体调查,大凉山一些人对童工的态度是:“出去打工至少能吃饱饭 ,为什么不让出去?”有的童工也说:“外面打工的日子再艰苦,也总比在家里受穷受苦要好得多。”还有记者发现,如果不做童工,孩子们留在家乡要面对的,将是被贫穷、闭塞、毒品所累的一生……
  如此种种,似乎说明如果那些孩子不当童工将被饿死,禁止他们当童工就是坑害他们。这种观点似是而非。一码归一码,再穷不能穷教育,贫穷不是当童工的理由,法定的义务教育必须接受。不接受基本的教育,过早出去打工,看似提前赚了钱,但得不偿失。身体发育不成熟,工作高强度万一受伤了呢?没有文化知识,能长期打好工吗?年轻时可以靠体力挣钱,能一辈子卖苦力吗?
  从媒体调查的相关情况看,那些来自云南的童工确实家境不好。只是把他们送回家,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很可能仍会出去打工。由于常熟当地监管力度加大,他们很可能受雇于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黑作坊,换言之,其境况还不如在常熟当童工。针对这些情况,这些童工所在的政府部门应该负起责任,把他们送到学校读书,如果确实贫困,应给予一定的补助。更重要的是,家长不可推卸责任,把孩子过早推向社会,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。扶贫先扶智,扶贫必扶志,当童工是不可能彻底拔掉穷根的。
  童工现象背弃法治精神,有悖于文明常识,堪称当今社会之耻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不能容忍童工存在。关注“常熟童工事件”,千万别虚了焦,那种认为禁止未成年人打工是害了他们的看法,经不起丝毫推敲。这种廉价同情,不合情理也不合法治要义。对童工最好的同情,应该是呵护他们的合法权利。从家长到政府再到社会,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,接受良好教育,这是他们拥有明亮人生的前提。(石川)
  童工问题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
  “实拍常熟童工产业:被榨尽的青春”“血泪!中国服装之都被爆买卖云南童工,云南娃好骗,打一顿,活干得快”……看看这些媒体的报道标题,很多人肯定都想到了中学课文《包身工》。这些孩子好惨哪,好可怜哪,这些作坊老板好可恶啊,应该千刀万剐。显然,大家都是从道德层面来看待童工问题的。
  确实,从道德层面看,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,应该坐在教室里读书才对,怎么能出来挣钱呢?更何况,我国法律是明确禁止使用童工的。但是,转念一想,这些孩子毕竟和黑砖窑里的奴工不同,他们是自己选择出来打工挣钱的。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孩子都走读书一条路,农村里就是有很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读书成绩不好,或者自己不愿意读书,那么怎么办?
  只有两个办法,要么出来打工,要么在老家干活。媒体用“血泪”、“压榨”这样的词,来形容那些在服装厂打工的孩子,且不说他们多少还能挣到一些钱;但你真的以为,那些留在农村的孩子,不出来打工留在老家,就只吃只喝不用干活了吗?大错特错。他们留在老家干的活儿,可能比在服装厂还要多还要累。我们禁止使用童工,只是剥夺了他们劳动挣钱的权利,却不可能因此让他们免于劳动。曝光视频中15岁的孩子,虽然还是法律意义上的童工,但以现在的营养水平,完全能够胜任服装厂的那些活,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“悲惨”。
  我想不出来,媒体的报道对于那些孩子来说,除了丢工作之外,究竟还能意味着什么?所谓“妥善安置”,最终不就是把他们送回老家么?可是然后呢?他们会接着去读书,还是接着换个地方打工?真的留在老家了,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玩耍?趁早出来见见世面,对这些孩子来说,未尝不是一种选择。很多小厂的老板,不就是早年出去打工,学到经验挣到钱了,然后自己单干的吗?
  所以,童工问题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,他们只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,获得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钱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选择去当童工?因为没有更好的出路。不是因为先有黑心老板,所以才有那么多童工;恰恰相反,是很多童工自己想要打工,有强烈的愿望摆脱贫穷,想要给自己找一条出路。因为法律禁止使用童工,那些不想读书的农村孩子,找不到更好的打工机会,只能去条件很差的小作坊,正规企业都不敢要他们。
  一件事情简单从道德层面来否定很容易,但是对被“解救”的童工来说,他们可能并不会对你的道德表示感谢,因为你让他们失去了工作和收入,他们又得回到山村里的贫寒生活,干那些不能挣钱还更加辛苦的农活。还记得中学读课文时,都觉得“包身工”很苦很凄惨,但是你现在想想,那时候的中国是怎样的现实,“包身工”至少有饭吃,如果他们离开“血汗工厂”,会否只能流浪街头?
  真正要“妥善安置”童工,不是把作坊的工头抓起来那么简单。重要的是,这些孩子该到哪里去,去干什么?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CopyRight 2013 http://www.bjgkw.org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-14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